1. <p id="ojtva"></p>
    2. <span id="ojtva"></span><output id="ojtva"></output>
      <ruby id="ojtva"></ruby>
    3. <optgroup id="ojtva"><small id="ojtva"></small></optgroup>
        1. <samp id="ojtva"></samp>
          新聞中心

          一周財經新聞匯編 2022.4.11——2022.4.17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4-2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強化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統籌監管,統一監管標準,健全準入管理。選擇運行安全規范、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2.新京報:多地先后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瞄準萬億產業前景,爭奪“預制菜之都”“千億產業集群”或“單項冠軍企業”。熱度背后是預制菜產業從市場、資本向政策端的延伸。業內分析稱,各地預制菜政策的出臺,與行業熱度升溫、地區產業基礎、食品產業轉型需求等因素有關,預計今年下半年各地政策會密集出臺;未來行業很可能進入一輪洗牌期,但幾大省份可能會在細分品類上跑出“冠軍”。

          3.深交所:2021年境內ETF產品規模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30.55%,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創近十年來新高。境內ETF市場呈現以下特點,權益類ETF資產規模最大,占比為67.44%,其次為貨幣ETF,占比為20.97%;跨境股票ETF規模增幅最大,達到212.33%;ETF規模增長主要源于新發產品,新發產品多為寬基和主題類ETF;非貨幣ETF規模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前十大基金公司的產品規模占比達79.21%。

          ?

          2022年4月12日

          1.新華網:4月,隨著年報披露高峰到來,退市風險公司將迎來“大考”。加快出清“殼公司”,上交所從嚴監管規避退市行為。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不少保殼公司在“收入”上做起了文章,或采取會計處理手段做大收入,前三季度僅幾百萬元的收入,四季度突然過億元,以此來規避退市。

          2.央行:3月末,M2余額249.77萬億元,同比增長9.7%。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2.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7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億元,同比多增4258億元。

          3.證券時報:上周共有157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53.82%;成立規模32.74億元,環比減少71.50%。截至4月10日,2022年內集合信托市場累計成立集合產品累計成立規模2546.26億元。

          ?

          2022年4月13日

          1.截至4月11日,在1495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公司中,1136家擬進行現金分紅,占比高達約76%;現金分紅金額合計約1.21萬億元。除了10家銀行、2家保險公司外,另外9家均為國資監管系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兩大“新客”,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

          2.東吳證券:匯率貶值和大宗商品漲價下,進口必需品的支出負擔上升。同時,中期來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提升,出口大戶行業受益。利好機電、紡服、家電等我國優勢出口行業。進而支撐經濟增長,逐步改善國內的外貿條件。但是,受到價格粘性、訂單前置等影響,未必是短期核心邏輯,該鏈條發揮效果存在較長的滯后期,不一定在短期發揮作用。

          3.央視網:近期,全國股轉公司發布2022年首批擬調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初篩名單,共計40家公司擬調入創新層,超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40家公司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占比67.5%,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12.5%。

          ?

          2022年4月14日

          1.?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決定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等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2.中國互金協會等三部門: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自覺遵守以下行為規范。一是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二是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四是不以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五是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錢工作。六是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3.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拓寬資金來源方面,重點工作包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證券并上市,在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和創新層掛牌,以及通過增發等方式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融資。

          ?

          2022年4月15日

          1.截至2021年末,全國高風險金融機構316家,數量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較峰值壓降過半,金融風險處置進入了常態化階段。下一步,將做好宏觀和微觀跨周期管理。在金融風險化解舉措方面,針對增量高風險金融機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和限期整改機制,將央行監管評級和早期糾正機制有序銜接。

          2.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722.5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其中,紡織品出口365.7億美元,同比增長15.1%;服裝出口356.8億美元,同比增長7.4%。3月,紡織品出口118.3億美元,同比增長22.4%。

          3.2022年,中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為多年來新高;高校畢業生1076萬人,更是歷年最高。穩就業正在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國人民大學報告顯示,2020年疫情暴發后,高校畢業生選擇“慢就業”的比例上升。去年四季度高校畢業生景氣指數降至0.88,今年一季度更降至0. 71,是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的新低點。該景氣指數說明,就業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就業信心偏低。

          ?

          2022年4月16日

          1.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2.銀保監會:總體而言,包括實體資產、金融資產在內的中國資產吸引力非常強。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投資未來一定離不開中國。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是銀行理財改革的推進方向。理財有風險、有波動是很正常的。金融機構對投資者進行宣傳,一定要樹立起長期的投資理念。

          3.高德納咨詢公司: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總額同比大增26.3%,為5950億美元。三星電子以732億美元的銷售額時隔三年再度力壓英特爾奪回市場份額冠軍。兩家公司的半導體市占率分別為12.3%和12.2%。晶圓龍頭廠商臺積電因只負責代工業務未被列入榜單。

          ?

          2022年4月17日

          1.央視財經: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3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幅反彈,達到3000多款,環比增長逾五成。3月發行的3517款理財產品中,主要投資于債券等固收類的理財產品仍是主力,占比達94.88%,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新發行的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的理財產品僅有48款。

          2.證券時報:A股市場具備生物經濟相關業務的20家上市公司過去三年凈利潤增速均超20%,其中包含2家市值超千億的龍頭。生物經濟發展正處于方興未艾的新賽道,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產值規模近5萬億。

          3.4月15日,40家新三板基礎層公司調入創新層。其2021年營業收入平均為3.57億元,凈利潤平均為3237.58萬元;超八成公司的營業收入或凈利潤近三年持續增長。分析稱,分層頻率調整后,預計今年將有200-300家新增符合新創新層條件公司,補充北交所后備力量。

          ?

          一周財經新聞匯編 2022.4.11——2022.4.17

          【概要描述】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強化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統籌監管,統一監管標準,健全準入管理。選擇運行安全規范、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2.新京報:多地先后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瞄準萬億產業前景,爭奪“預制菜之都”“千億產業集群”或“單項冠軍企業”。熱度背后是預制菜產業從市場、資本向政策端的延伸。業內分析稱,各地預制菜政策的出臺,與行業熱度升溫、地區產業基礎、食品產業轉型需求等因素有關,預計今年下半年各地政策會密集出臺;未來行業很可能進入一輪洗牌期,但幾大省份可能會在細分品類上跑出“冠軍”。

          3.深交所:2021年境內ETF產品規模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30.55%,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創近十年來新高。境內ETF市場呈現以下特點,權益類ETF資產規模最大,占比為67.44%,其次為貨幣ETF,占比為20.97%;跨境股票ETF規模增幅最大,達到212.33%;ETF規模增長主要源于新發產品,新發產品多為寬基和主題類ETF;非貨幣ETF規模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前十大基金公司的產品規模占比達79.21%。

          ?

          2022年4月12日

          1.新華網:4月,隨著年報披露高峰到來,退市風險公司將迎來“大考”。加快出清“殼公司”,上交所從嚴監管規避退市行為。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不少保殼公司在“收入”上做起了文章,或采取會計處理手段做大收入,前三季度僅幾百萬元的收入,四季度突然過億元,以此來規避退市。

          2.央行:3月末,M2余額249.77萬億元,同比增長9.7%。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2.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7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億元,同比多增4258億元。

          3.證券時報:上周共有157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53.82%;成立規模32.74億元,環比減少71.50%。截至4月10日,2022年內集合信托市場累計成立集合產品累計成立規模2546.26億元。

          ?

          2022年4月13日

          1.截至4月11日,在1495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公司中,1136家擬進行現金分紅,占比高達約76%;現金分紅金額合計約1.21萬億元。除了10家銀行、2家保險公司外,另外9家均為國資監管系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兩大“新客”,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

          2.東吳證券:匯率貶值和大宗商品漲價下,進口必需品的支出負擔上升。同時,中期來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提升,出口大戶行業受益。利好機電、紡服、家電等我國優勢出口行業。進而支撐經濟增長,逐步改善國內的外貿條件。但是,受到價格粘性、訂單前置等影響,未必是短期核心邏輯,該鏈條發揮效果存在較長的滯后期,不一定在短期發揮作用。

          3.央視網:近期,全國股轉公司發布2022年首批擬調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初篩名單,共計40家公司擬調入創新層,超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40家公司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占比67.5%,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12.5%。

          ?

          2022年4月14日

          1.?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決定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等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2.中國互金協會等三部門: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自覺遵守以下行為規范。一是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二是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四是不以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五是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錢工作。六是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3.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拓寬資金來源方面,重點工作包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證券并上市,在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和創新層掛牌,以及通過增發等方式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融資。

          ?

          2022年4月15日

          1.截至2021年末,全國高風險金融機構316家,數量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較峰值壓降過半,金融風險處置進入了常態化階段。下一步,將做好宏觀和微觀跨周期管理。在金融風險化解舉措方面,針對增量高風險金融機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和限期整改機制,將央行監管評級和早期糾正機制有序銜接。

          2.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722.5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其中,紡織品出口365.7億美元,同比增長15.1%;服裝出口356.8億美元,同比增長7.4%。3月,紡織品出口118.3億美元,同比增長22.4%。

          3.2022年,中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為多年來新高;高校畢業生1076萬人,更是歷年最高。穩就業正在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國人民大學報告顯示,2020年疫情暴發后,高校畢業生選擇“慢就業”的比例上升。去年四季度高校畢業生景氣指數降至0.88,今年一季度更降至0. 71,是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的新低點。該景氣指數說明,就業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就業信心偏低。

          ?

          2022年4月16日

          1.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2.銀保監會:總體而言,包括實體資產、金融資產在內的中國資產吸引力非常強。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投資未來一定離不開中國。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是銀行理財改革的推進方向。理財有風險、有波動是很正常的。金融機構對投資者進行宣傳,一定要樹立起長期的投資理念。

          3.高德納咨詢公司: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總額同比大增26.3%,為5950億美元。三星電子以732億美元的銷售額時隔三年再度力壓英特爾奪回市場份額冠軍。兩家公司的半導體市占率分別為12.3%和12.2%。晶圓龍頭廠商臺積電因只負責代工業務未被列入榜單。

          ?

          2022年4月17日

          1.央視財經: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3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幅反彈,達到3000多款,環比增長逾五成。3月發行的3517款理財產品中,主要投資于債券等固收類的理財產品仍是主力,占比達94.88%,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新發行的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的理財產品僅有48款。

          2.證券時報:A股市場具備生物經濟相關業務的20家上市公司過去三年凈利潤增速均超20%,其中包含2家市值超千億的龍頭。生物經濟發展正處于方興未艾的新賽道,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產值規模近5萬億。

          3.4月15日,40家新三板基礎層公司調入創新層。其2021年營業收入平均為3.57億元,凈利潤平均為3237.58萬元;超八成公司的營業收入或凈利潤近三年持續增長。分析稱,分層頻率調整后,預計今年將有200-300家新增符合新創新層條件公司,補充北交所后備力量。

          ?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4-26
          • 訪問量:0

          一周財經新聞匯編

          2022.4.11——2022.4.17

           

          2022年4月11日

          1.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強化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統籌監管,統一監管標準,健全準入管理。選擇運行安全規范、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2.新京報:多地先后出臺預制菜產業發展政策,瞄準萬億產業前景,爭奪“預制菜之都”“千億產業集群”或“單項冠軍企業”。熱度背后是預制菜產業從市場、資本向政策端的延伸。業內分析稱,各地預制菜政策的出臺,與行業熱度升溫、地區產業基礎、食品產業轉型需求等因素有關,預計今年下半年各地政策會密集出臺;未來行業很可能進入一輪洗牌期,但幾大省份可能會在細分品類上跑出“冠軍”。

          3.深交所:2021年境內ETF產品規模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30.55%,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創近十年來新高。境內ETF市場呈現以下特點,權益類ETF資產規模最大,占比為67.44%,其次為貨幣ETF,占比為20.97%;跨境股票ETF規模增幅最大,達到212.33%;ETF規模增長主要源于新發產品,新發產品多為寬基和主題類ETF;非貨幣ETF規模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前十大基金公司的產品規模占比達79.21%。

           

          2022年4月12日

          1.新華網:4月,隨著年報披露高峰到來,退市風險公司將迎來“大考”。加快出清“殼公司”,上交所從嚴監管規避退市行為。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不少保殼公司在“收入”上做起了文章,或采取會計處理手段做大收入,前三季度僅幾百萬元的收入,四季度突然過億元,以此來規避退市。

          2.央行:3月末,M2余額249.77萬億元,同比增長9.7%。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2.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7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億元,同比多增4258億元。

          3.證券時報:上周共有157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53.82%;成立規模32.74億元,環比減少71.50%。截至4月10日,2022年內集合信托市場累計成立集合產品累計成立規模2546.26億元。

           

          2022年4月13日

          1.截至4月11日,在1495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公司中,1136家擬進行現金分紅,占比高達約76%;現金分紅金額合計約1.21萬億元。除了10家銀行、2家保險公司外,另外9家均為國資監管系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兩大“新客”,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

          2.東吳證券:匯率貶值和大宗商品漲價下,進口必需品的支出負擔上升。同時,中期來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提升,出口大戶行業受益。利好機電、紡服、家電等我國優勢出口行業。進而支撐經濟增長,逐步改善國內的外貿條件。但是,受到價格粘性、訂單前置等影響,未必是短期核心邏輯,該鏈條發揮效果存在較長的滯后期,不一定在短期發揮作用。

          3.央視網:近期,全國股轉公司發布2022年首批擬調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初篩名單,共計40家公司擬調入創新層,超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40家公司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占比67.5%,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12.5%。

           

          2022年4月14日

          1. 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決定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等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2.中國互金協會等三部門: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自覺遵守以下行為規范。一是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二是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四是不以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五是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錢工作。六是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3.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拓寬資金來源方面,重點工作包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證券并上市,在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和創新層掛牌,以及通過增發等方式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融資。

           

          2022年4月15日

          1.截至2021年末,全國高風險金融機構316家,數量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較峰值壓降過半,金融風險處置進入了常態化階段。下一步,將做好宏觀和微觀跨周期管理。在金融風險化解舉措方面,針對增量高風險金融機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和限期整改機制,將央行監管評級和早期糾正機制有序銜接。

          2.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722.5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其中,紡織品出口365.7億美元,同比增長15.1%;服裝出口356.8億美元,同比增長7.4%。3月,紡織品出口118.3億美元,同比增長22.4%。

          3.2022年,中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為多年來新高;高校畢業生1076萬人,更是歷年最高。穩就業正在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國人民大學報告顯示,2020年疫情暴發后,高校畢業生選擇“慢就業”的比例上升。去年四季度高校畢業生景氣指數降至0.88,今年一季度更降至0. 71,是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的新低點。該景氣指數說明,就業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就業信心偏低。

           

          2022年4月16日

          1.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2.銀保監會:總體而言,包括實體資產、金融資產在內的中國資產吸引力非常強。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投資未來一定離不開中國。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是銀行理財改革的推進方向。理財有風險、有波動是很正常的。金融機構對投資者進行宣傳,一定要樹立起長期的投資理念。

          3.高德納咨詢公司: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總額同比大增26.3%,為5950億美元。三星電子以732億美元的銷售額時隔三年再度力壓英特爾奪回市場份額冠軍。兩家公司的半導體市占率分別為12.3%和12.2%。晶圓龍頭廠商臺積電因只負責代工業務未被列入榜單。

           

          2022年4月17日

          1.央視財經: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3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幅反彈,達到3000多款,環比增長逾五成。3月發行的3517款理財產品中,主要投資于債券等固收類的理財產品仍是主力,占比達94.88%,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新發行的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的理財產品僅有48款。

          2.證券時報:A股市場具備生物經濟相關業務的20家上市公司過去三年凈利潤增速均超20%,其中包含2家市值超千億的龍頭。生物經濟發展正處于方興未艾的新賽道,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產值規模近5萬億。

          3.4月15日,40家新三板基礎層公司調入創新層。其2021年營業收入平均為3.57億元,凈利潤平均為3237.58萬元;超八成公司的營業收入或凈利潤近三年持續增長。分析稱,分層頻率調整后,預計今年將有200-300家新增符合新創新層條件公司,補充北交所后備力量。

           

          暫時沒有內容信息顯示
          請先在網站后臺添加數據記錄。

          推薦資訊

          紹興金控

          紹興金控

          img
          二維碼

          關注我們

          二維碼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傳真:0575-85209061
          郵箱:hrr@Sfhco.cn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鳳林西路151號

          ? 2022 紹興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2001901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紹興   SEO標簽導航

          亚洲av片劲爆在线观看